《壶口瀑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是梁衡。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我在上这节课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感受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节的特点和气势,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出示本节课的第一个大环节“整体感知”,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读出相关语句,然后出示有关壶口瀑布的照片让学生再次感受。第二个环节是品味语言,让学生多角度品味并读出相关句子,接下来是通过两个问题过渡到本节课的主旨,然后小结并延伸,让学生说出学完本节课后的感受,最后布置作业。
要让学生较好地领悟这篇文章,应当让学生多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想用一节课完成目标学生读的时间就相对较少。在本节课中,我也试图让学生读,但由于时间有限,特别是缺乏对关键词句的重点朗读,学生的朗读(无论是齐读还是个别读)还是没有明显的突破,只是在低层次上的重复。在《壶口瀑布》中,“第二次看瀑布”是文章的重点。“第二次看瀑布”中的部分语句,如:“……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都是关键的语句,只有抓住这些语句,“壶口瀑布”的种种形态才会更形象具体,才会引发学生的由水到人的联想。所以,要设置有梯度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平台,要放手让学生去朗读,但想要让学生从文章中读出些内涵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和富有经验的课堂掌控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