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内容,是在学习线段、射线、直线以及比较线段长短之后进行的,本节主要内容是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以及角度的换算。而本课时之后的内容是角的比较、多边形和圆的认识。本节课从前面知识中得到用符号表示几何图形的尝试和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并为之后的角的比较及几何图形中符号的表示提供了基础,所以本节课内容是几何图形认识初步的承前启后的内容。
本节课《角》的内容标准要求:理解角的概念,认识度、分、秒,会对度、分、秒进行简单的换算。本节课的分解:知识分类为概念性、事实性知识;认知水平为理解。
根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
1、学生能够从给出图形中找出角,能准确的描述角的特征,并能从动态的角度描述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能够用符号准确的表示一个角。
3、能够说出度、分、秒的换算进制。并能够解决度到分、秒,分、秒到度的换算。
对于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以及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一个角,学生在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对这两个问题需要做好铺垫、引导,通过采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对于角的概念,利用具体情境,从静态和动态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总结归纳出概念,从而强化角的特征。对于度、分、秒的计算,教师可以用直接讲授的方式来完成目标。
依据“目标引导教学”这一原则,本节课采取“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同时采用问题驱动的课堂模式,通过设置问题串,让学生能够从角的图像到角的概念、角的表示、平角与周角直到角度的计算。
评价设计
评价目标1: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出角、平角、周角的概念,并能准确描述概念的特征;
表现性任务1:自主学习并能够回答出角、平角、周角的概念。
评价目标2:学生能够用符号准确的表示一个角;
表现性任务2:独立完成练习,并能说出不同的表示方式。
评价任务3:学生能够解决与课本例题同等难度的角度换算问题。
表现性任务3:独立完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