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科学 > 《溶解的多与少》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1913 次

本节课是大象版三年级上册“溶解的秘密”单元的第4课。设计本节课时,先在小学、初中、高中整体教学中研读课标要求,确定本单元学生要掌握的概念及要培养的素养能力。同时,通过课前测和访谈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认知。基于课标研读和学情的探查,定位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及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科学概念和培养学生素养能力的进阶方法,创设红色故事融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展开教学。

本节课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小组合作和问题串的设计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猜想假设有依据→制定计划要合理→实验操作要规范→得出结论有依据”的科学探究能力。另外,本节课基于课标要求和教材设计,优化了本节课的实验设计。一是在制定实验计划环节,全班合作,共同推演实验方案,保证每个学生知道实验如何做、观察什么、记录什么以及注意的事项,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经历制定实验计划的思考过程。同时在保质人人参与实验的前提下,实验以小组合作、全班合作的形式展开:每三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只做一种物质的溶解实验,实验结束后,全班共享实验数据。二是分别将食盐、小苏打、味精均按照20℃时的溶解度估大取整数后均分为两包,保证第一包能全部溶解,第二包有溶解不完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和资源共享的意识,还缩短了实验时间;同时,实验现象及“测量物质溶解度”的规范实验操作也未打折扣,还能保证学生获取尽量多的实验结果。学生在帮助小红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评价任务,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陈红丽 发表于 2022-03-05 00:40
讲师信息
陈红丽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亚星实验学校
陈红丽,郑州市二七区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亚星实验学校小学科学教师,河南大学材料学专业研究生。在日常教学中,会有意识的将自己的科研经验及经历融合课标要求、课本内容、小学生的兴趣、已有认知等,带着学生做一些紧贴实际生活的探究项目,如“开学防控方案我来做”、“自制防雾霾口罩”、“投石机”、“变速滑梯”、“发电机”、“冷藏箱”等,让“学科学,用科学”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自我评价
优点:
本节课承接学生在一年级经历过的“水和盐的故事”情境,创设“红色故事融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展开问题式探究教学——“小红军想给红军多送点儿盐,在他找来的一定量水中能想溶解多少盐就溶解多少盐吗?”。在学生经历像科学家做研究一样“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实验)→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中,及时进行小结,借助板书,让“明线——探究过程”更清楚、重点突出,同时落实“暗线——科学素养”的培养,也把爱党、爱国教育融入科学课堂。学生通过实验搜集食盐、小苏打、味精等物质在100毫升水中溶解多少的现象和数据等事实性知识后,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建构“一定量的水中不同物质能溶解多少”的科学概念,进而帮助小红军解决问题,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不足:
更多...最新视频
67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