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为七年级下册即中国古代史新授课,处在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最后一课,体现宋元时期科技与交通的发展。在课程设计的整体理念上,结合七年级学生现状与新课标、新教育理念,本节课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体验模型制作、组织学生活动等,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使七年级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下真实参与、切身感受中华文明的发展以及对世界的贡献,提升核心素养,树立文化自信。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围绕着一个主题、两条主线、三大板块进行了课程整合,以求实现整体内容的结构化。
一个主题:根据新版课程标准,中国古代史作为历史课程七大板块之一,主题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旨在强调宋元时期在民族政权并立与统一中,民族交往与交融程度加强,社会各方面有所变化,在此基础上,科技与交通也有了新的发展。因此,从单元进行整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
两条主线:本节课围绕中国与世界两条主线开展,既强调宋元时期科技与交通的发展丰富了中华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要向学生介绍这一时期世界范围的文明交流与中华文明的相关成果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使七年级学生逐步形成全球视野,树立全球文明史观。
三大板块:本节课以“寻·大国工匠”、“传·中外文明”、“思·发展之义”三大板块展开教学,前两个板块从科技与交通两方面设计活动,重在强调基础知识,感受中华文明的传承、交流与进步;第三个板块从单元出发,使学生能够结合单元所学知识(即时代背景)分析理解影响宋元科技与交通进步的因素,注重对因果联系的解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