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 > 城市的辐射功能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1088 次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以某大都市为例”,就是要求学生从典型的城市发展案例出发,归纳对城市功能、腹地、辐射功能等的判别、分析的方法,并迁移分析其他都市的案例,即采用“案例分析原理推理一合作探究一迁移分析”的案例学习思路。

作为基础,本节课主要进行第一个标题“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的学习。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区域与城市,强调区域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并利用此概念回答了郑州的繁荣与周边区域发展的关系。二是城市功能的概念,并以格尔木市、武夷山市为例,说明单一的城市功能。三是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包括城市等级体系和要素流动形成的关联网络,同时引出城市体系的概念和空间格局。四是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本节课的设计从“清明上河图”作为导入,由开封从北宋时期的繁盛到清朝时期发展情况概述及原因分析出“当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兴盛时,会带动城市的发展;当一种交通运输方式衰败时,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会趋于停滞甚至萎缩。”对比开封,郑州——“火车拉来的城市”,导出郑州成长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辐射功能增强。引发思考:铁路的修建、繁忙的运输为何能带动郑州的快速发展?郑州的快速发展为何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由“郑州的繁荣与周边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郑州、武夷山市、北京的功能能给我们提供哪些服务,得出“城市功能”的概念;由郑州和上海腹地范围图引发学生对“腹地”以及“腹地范围对辐射功能的影响”的思考;重点讨论了“腹地条件、特征怎样影响城市的发展”,学生积极讨论,并且给出具体的案例进行印证,特别是对身边案例运用,与老师的设计完美契合,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非常到位。呼应情境,用本节课的结论去分析课堂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讨论“郑州当选国家中心城市的原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对于难点“城市空间组织”,主要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设计了两个问题:由“说明郑州能够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区位条件?”和“简述郑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后城市辐射功能的变化”。

整个课堂氛围融洽,学生紧跟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踊跃发言,目标达成度较高。


彭晓军 发表于 2023-05-15 22:04
讲师信息
彭晓军 新郑市第三中学
彭晓军,中小学一级教师,从教25年
  • 原始文件请联系作者获取
  • 城市的辐射功能——彭晓军.zip
  • 自我评价
    优点:
    课堂善于引用身边的例子解释课堂知识
    不足:
    更多...最新视频
    33 人看过这个视频?
    • ()

      2025-03-19 19:07
    • ()

      2025-03-15 10:17
    • ()

      2025-03-15 01:09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