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知识系统的基石,可以说学生只要打好了这一地基,就容易建起高中物理知识系统的高楼大厦。接触面间的临界问题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题型,这里边涉及到了极限思想、如何捕捉临界状态以及如何发现临界状态背后所隐含的临界条件等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一个难点。对于学生的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往往是他们成为高中物理学习的分水岭,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总结特性、展现相同的题型或者多样的解题方法、步骤,但是对于一部分无法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本质的学生效果始终寥寥。很多时候通过教学反思去寻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根据学生的程度,发现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一个原因或者是我自身的,那就是从一开始自己就参与的太多,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习题课,上课主要就是告诉学生这个知识应该怎么做,然后辅助多个例题,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这种做法虽然有必要但是很死板,没有真正的从思维上对学生做很好的诱导,导致学生短时间内是记得怎样处理相同的题目,但是时间一长,或者题型一变就束手无策了。
鉴于以上原因,关于临界问题,我尝试安排这样一节习题课,试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入手,设计了原始题目,让学生在解题时碰触矛盾,从而诱导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然后辅助练习巩固和加深,使学生自己找到解题的方法,最后由我再自然地点出这节课的主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内容和方法。在本节教学中,将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通过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突破难点;通过展示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借助多媒体演示手段,通过“自主学习、问题引领、教师讲授、练习内化、举一反三、目标检测、分层配餐”七步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启发中有收获,在课堂上有碰撞,在生活中有感悟,在学习中有提升。